跟踪真的不犯法吗
跟踪是否犯法需视具体情形判断。
一般情况下,单纯跟踪不构成犯罪,但这种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和个人自由,违反治安管理规定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可能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若跟踪目的和行为产生严重后果,则可能触犯刑法。例如跟踪是为实施抢劫、绑架等犯罪做准备,就构成犯罪预备,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。还有跟踪过程中进行威胁、恐吓,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现实紧迫危险,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。
另外,跟踪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,被跟踪者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跟踪者承担侵权责任,如赔偿精神损失、赔礼道歉等。所以,跟踪不一定直接构成犯罪,但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或需承担民事责任,情节严重会触犯刑法。
找人跟踪人犯法吗
找人跟踪他人是否犯法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。
若跟踪目的是为掌握他人行踪、日常活动规律等情况,且未对他人人身安全、隐私等造成实质性侵害,可能不构成违法。但这种行为可能违背道德准则,易引发他人反感和不安。
若跟踪行为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,侵犯他人合法权益,就可能触犯法律。比如,长期持续跟踪他人,使他人产生恐惧、焦虑等精神压力,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。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,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,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若跟踪是为实施其他犯罪做准备,如抢劫、绑架等,那么不仅跟踪行为违法,后续实施的犯罪行为也将受到法律严惩。总之,随意找人跟踪他人存在法律风险,建议通过合法、正当途径解决问题。
雇人跟踪怎么判责
雇人跟踪他人的判责需依据具体情形确定。
若雇人跟踪未造成严重后果,通常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民事侵权行为。被跟踪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。赔偿损失主要是补偿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失,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、后果等因素判定。
若跟踪过程中存在多次发送淫秽、侮辱、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,偷窥、偷拍、窃听、散布他人隐私等行为,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若雇人跟踪是为实施其他犯罪做准备,比如为抢劫、故意伤害等犯罪踩点,可能会按相应犯罪的预备犯处理。对于预备犯,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、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。